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武先忠)“2月28日基金會給學校雪中送炭的一卡車防疫物資,被央視點贊“教科書式自我隔離”的郭岳同學……這些都是我們學校抗疫的故事。”12月1日至3日,武漢學院校長李忠云教授、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副校長鄭祝君教授分別走進三個課堂,講述抗疫中的師生故事,以師生抗疫故事引領學生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三堂特別的課程都以新冠肺炎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為主題,從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民族精神、治理能力、物質基礎、大國擔當六個方面展開。三位校領導在課堂上引經據典,娓娓道來,諄諄教誨中穿插詳實的數據、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片、震撼的視頻,講出了別開生面的效果。
校長李忠云教授講授課程
李忠云教授在課堂一開始,就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經歷和感受,通過分享引發共鳴,印證了疫情的嚴重性與危害性,體現了抗疫精神的可貴。為了幫助同學們加深理解,他列舉了大量身邊的抗疫案例,包括陳一丹先生提議從湖北一丹大學基金會撥款500萬元設立“武漢學院疫情防控基金池”,2月28日基金會雪中送炭的一卡車防疫物資,被央視點贊“教科書式自我隔離”的郭岳同學……他希望同學們從這份“中國答卷”里學習“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心懷大義,勇于擔當,努力成長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校長李忠云教授(左一)課間與師生交流
陳祖亮教授結合自己作為武漢疫情親歷者的見聞,講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他說:“防控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展示了強大的綜合國力、治理能力和動員能力,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2020級學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有著最特殊的記憶,是不平凡的一屆,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抗疫勝利。希望同學們有機會都能去武漢客廳看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增長見識,啟迪成長。”
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講授課程
校黨委書記陳祖亮教授(右一)課間與師生交流
鄭祝君教授在授課過程中引用了很多師生抗疫的案例,有金銀潭醫院最年輕的捐獻血漿康復者劉智威同學,有丈夫感染新冠、自己帶著兩個孩子、還克服一切困難給學生上課的劉丹老師,有做了兩個月志愿者為社區服務的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鄭健生教授等。一個個身邊鮮活的案例,讓課堂變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她在課堂上叮囑同學們,要多關注時事,多閱讀經典,培養家國情懷,傳承民族精神。
副校長鄭祝君教授講授課程
三個課堂到課率均達到100%,同學們認真聆聽,細心記錄,積極互動。課后反饋,他們紛紛表示,這一年雖然親身經歷了疫情,但是對于抗疫的理解僅限于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課堂教學,從更高的視角看到了全國上下為抗疫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感覺非常震撼,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