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時期相戀,進入同一個高校工作,為了同一個夢想努力……武漢學院青年教師夫妻江晨和劉瓊同為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他們同時還是科研好搭檔。近年來,兩人和團隊成員醉心荊楚文化研究,省內田間地頭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夫妻搭檔地頭“尋文化”
“我們大一就在一起了,一晃這么多年,真的挺感謝相伴。”劉瓊說道。2003年,初入大學的江晨和劉瓊是同班同學,大一下學期兩人戀愛了。“我那時覺得這個恩施的姑娘性格直爽,被她吸引了。”江晨回憶。
大學畢業后,劉瓊考入武漢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江晨則進入一家企業做動畫設計相關工作。勤奮愛好的劉瓊深受導師羅瑩教授喜愛,江晨也跟著劉瓊見過幾次羅瑩。“羅老師很喜歡江晨,他讓江晨也考研,來做他的學生。”劉瓊說到。兩年后,江晨考入武漢理工大學跟隨羅瑩學習。
2011年,江晨來到武漢學院任教。2014年,劉瓊也來到武漢學院任教,兩人再次回到“校園戀愛”的狀態。“因為工作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壓力,現在肯定沒有大學那時甜蜜,但是好在有他陪伴。”劉瓊說道。
平常休息時,江晨和劉瓊會盡量抽時間出去調研。2017年,劉瓊和江晨開始做《荊楚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每次出去調研,劉老師帶隊,我干苦力比較多,男同志多承擔一些。”江晨打趣道。恩施、宜昌、荊州、黃石多地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劉瓊的老家恩施傳統文化遺產豐富。“現在人們對這些都不認識了,我要讓家鄉的文化傳承下來。”今年疫情緩解之后,兩人就地調研。他們駕車到鶴峰縣山林里調研漆樹,在山林里查看漆樹的生長環境和生長形態,還向當地人了解漆樹的生活和工藝用途。“恩施的漆樹很神奇,完全是純天然的,漆樹籽壓榨出的油可以吃。”江晨說。
8月,夫妻倆選擇自駕從恩施回武漢,并在沿途開展調研工作。兩人去宜昌調研一處老房子時“三顧茅廬”才成功,“那里距離宜昌市中心有2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撲了兩次空,第三次才找村長拿到鑰匙進入房子里。”劉瓊說,那次他們考察了傳統圖案在房屋裝飾上的使用。
帶學生參賽為文化尋傳人
江晨和劉瓊注重帶學生走進荊楚文化,他們經常將文化元素融入課堂。“劉老師上課時會引導我們了解荊楚文化,布置作業也鼓勵加入荊楚文化有關的元素。”該校視傳1801班的陳葉千子談到。
平常,江晨和劉瓊經常帶學生參加全省各類競賽,鼓勵學生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最近,兩人分別帶學生參加了全省競賽。“劉老師特別負責,她看到學生們有些緊張,就一直在開導他們,給他們加油打氣。”該校老師代曉菲說。
江晨和劉瓊指導學生參加的學科競賽作品先后榮獲湖北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節三等獎、湖北省第六屆高校藝術作品大賽學生組三等獎等榮譽。劉瓊還是該校學生自發組建的楓藝工作室的指導老師,在這個工作室中,她一直在指導學生們將荊楚文化的內涵和視覺元素融入到皮具產品中。
新聞鏈接: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11/25/content_6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