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謀劃好建設法學一流專業的時間表和線路圖,完成學院“十四五”規劃初稿的意見征集和修訂完善工作。法學院于2020年11月7日—8日組織全體教職工前往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陽光谷酒店開展學院“十四五”規劃內部征求意見調研會及相關教學工作會議,會議特邀請學校副校長鄭祝君教授出席,法學院院長王廣輝教授主持。

(圖為會議現場)
會議分11月7日上午場和下午場兩個場次就不同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副校長鄭祝君教授表示,面對當代法學教育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法學院要主動求變,要建立變“學科導向”為“職業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大膽探索法學教育的新路徑。學以促用、學用相促,進一步推進法學院教學改革的深入。

(圖為副校長鄭祝君教授發言)
王廣輝院長提出法學院的“十四五”規劃要與一流專業建設統一起來;人培方案要凸顯“應用型”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要有機融合,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施要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統一,促進教與學的互動,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要改革與完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與檢驗體系。

(圖為王廣輝院長發言)
會議就“十四五”規劃草案中的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黨建工作、學生工作等多個發展指標分項逐一征求與會領導及教師意見,并形成初步意見稿。
下午的會議主要是圍繞2021屆畢業生畢業論文改革實施方案進行研論。周萍副院長指出,畢業論文的改革工作是學院今年在實踐性教學改革上作出的一個重要嘗試,要把理論型為主的畢業論文設計轉型為實踐型為主的論文設計,就要求學生從實際的案例分析入手,將分析的過程形成論文設計的初稿,老師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指導,最終形成學生的畢業論文。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無疑都是新的挑戰。會上,刑事法學教研室的王幸哲老師就自己對實踐型論文設計的構架和思路作出介紹,他借鑒清華大學理律杯模擬法庭大賽書狀模式,引導學生從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兩部分完成對案件的整體梳理。與會教師們針對王幸哲老師提出的設想一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通過研討,對改革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
此外,會議還圍繞法學教學改革及一流專業建設面臨的問題以及2021年工作的初步規劃等方面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探討。
本次會議立足學院實際,著眼學院未來,圍繞專業發展建設、發展思路、發展措施有針對性地找問題、提觀點、共研討,在今后的發展中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明確目標,齊心促進法學專業更好發展。